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 《林海》教学设计的思考

《林海》教学设计的思考_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林海》教学设计的思考

    第一种设计:“情感为主线”的探究课
    那次,我开出了这一堂“研究性阅读课”。我教的《林海》这篇课文是浙江省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通过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大兴安岭如诗如画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无不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学时应循着作者的情感脉络,引领学生在体验作者情感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这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情感为主线,以模拟考察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思想。
    因为我们执教者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我教这篇课文时,就打算引导学生通过对大兴安岭这座原始森林的学习,来感受它的美丽与作用,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钻研教材的时,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如何为情感体验搭建平台,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能够在课堂里尽情地进入字里行间去感悟,于是在我们极段老师的共同共同探讨下,我决定以“考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考察专家”的身份投入到各自的研读中去,以“考察报告”的表格形式架设研读的目标,使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读得开心,学得舒心,悟得用心,于是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来规划、发展大兴安岭,这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让“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也随同大兴安岭的考察而得以落实,得以深化,得以升华。我觉得,在引领学生走进原始森林走进文本的过程就是考察的过程,考察的过程就是研读的过程,研读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领到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去,让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身份体验,来亲身考察大兴安岭那种亲切、舒服、温柔的美,体验那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美。也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模拟考察中,学生对大兴安岭的情感体验才一步步得到提升。从而当我们与学生一起走出大兴安岭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规划,从而达到了情感体验的目的。
    像《林海》这样抒情性强的课文,要落实情感体验,并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我们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情感体验的平台,创建一个凭借的载体,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得以升华。
    在情感体验的探索研究中,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尝试,今后,我还会继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今天的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这样的课,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做基础的话,一般的学生几乎是无法投入自主学习的环节。因为都是“从文本走个来回”,再走出文本,这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点。那么这样的课如果起初就让学生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的话,那么个性的情感体验就会很难得以落实。有些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这也是我犯难的地方——如何在兼顾自主思维的同时能合理运用好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将要在教材的合理运用上下工夫。可能这样的“表格”探究方式对于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言不是上策。因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本身的把握远远不够。所以这样的文章,如果重点在于落实表达方式方面的落实,那么必须改变教学设计。今天的课只是在情感体验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同时却也忽略了一些语文本身很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是值得深思的。
    第二种设计:重在“表达方式”的习得
    这一次的教学设计,是在黄永敏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来了个360度转弯。这一次的修改,是我教学思想的重大“变革”。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使我懂得了许多。我们的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解读,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的必须去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否聚焦到了“语言文字”、“语文能力”上?我们的课该教给学生什么,该引领学生去感悟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情感,而不是考虑如何上得有新意,有创意,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心。今天的课上,学生的运用文中表达方式进行迁移,不管是人文上还是语文能力上,都有了一些发展,这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我的这次教学设计,应该说属于自己的本真的东西比较少,因为原先的思想还没有转弯过来,后得到黄永敏老师的指导后,最后在公开课前1天才完全定稿。
    我们的课呼唤的是常态下的课,并不是每一次都要上公开课。所以,我上得很坦然。不过如果是今后的展示课,我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达到更完美的效果。通过每一次的试教,每一次的思索,每一次的修改,每一次的提炼,我才逐步领悟到这一点。今天的这一堂课,不是一堂展示课,是一堂研讨课,它的不成熟,它是不足是必然存在的。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纠正指导,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扶持。




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