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_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来源www.3edu.net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认识本文强烈对比、由叙到议的写作特点。
    2.用讨论的方法,学习从课文题目入手、逐步把握文章主题的阅读方法。
    3.理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导入课文】〈放图片〉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大家看一下,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默读课文】〈放图片〉
    1. 读准下列字音:骞、眺、煦、漾、涸、垠、庇、咫、肋、瞬。
    2. 积累下列词语:
    为人所知  一望无际  绵延不绝  饶有兴趣  碧波荡漾 
    一声令下  广阔无垠  浑然一体  繁衍生息 
    3. 思考下列问题,圈划关键语句,并在课文上适当批注:
    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仙湖"的"仙"表现在哪里?
    ⑵从题目看,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⑶罗布泊的"消逝"表现在哪里?
    【课文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仙湖"的"仙"表现在哪里?〈放图片〉
    从题目看,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罗布泊的"消逝"表现在哪里?
    文章开头为什么列述斯文·赫定、彭加木和余纯顺的事例?( 文章开头列述斯文·赫定、彭加木和余纯顺的事例,使得罗布泊笼罩着荒凉的气氛与神秘色彩,吸引了读者的关注。然后笔锋一转,"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今昔的罗布泊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读者思考与求索其中的奥秘。)
    从第10段可知,前面、后面的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前面写罗布泊消亡的历程。    后面写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塔里木河的有关内容。
    由此可见,第10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过渡〉。
    本文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而这里,作者说:罗布泊"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又说:"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辨析一下"消失、消逝、消亡"有什么异同?
    〈放图片〉它们都是动词。表示发展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不存在。  消失:着重指失去,多是逐渐的。对象常常是一般事物,如声音、形体、精力、心情等。  消逝:有时程度比"消失"重一些。强调永远或很快"消失"。  消亡:着重指衰亡,逐渐失去存在的性能,直至灭亡。常常用于重大的、抽象的事物,如国家、政党、阶级、制度等。
    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
    罗布泊"消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不合理地过度用水。
    从第12、13段看,"问题出在近30多年"中的"问题",主要内容是什么?(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人们盲目地过度用水,最终导致塔里木河被吸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强调了什么?
    排比。  强调了"盲目",即不合理的过度用水。
    在"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中,"盲目"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  删除"盲目"二字,表达的意思变成正常的人类活动了。而正常的人类活动是不会导致塔里木河干涸的。所以删除"盲目"二字不符合事实。
    第11-13段,文章介绍塔里木河的历史及其变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作引用、举例子、列数字。  它们以确凿的史实、具体的例子、大量的数据,简明有力,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不可辩驳地使读者信服塔里木河的变迁对罗布泊的消亡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第13段看,罗布泊的"消逝"有什么危害?
    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文章至此,罗布泊"消逝"的表现、原因、危害等,该说的都说了;题目也没有涉及胡杨。可是,作者却化了大量的篇幅写胡杨,这是为什么?
    胡杨林,不仅是罗布泊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这个地区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志。文章以不小的篇幅叙述胡杨林的变化,就是为了显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恶劣,显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胡杨林的变化是最直观的,因而也是最触目惊心的。人称胡杨"长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   
    〈放图片〉作者在胡杨林上大做文章,强化了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尤其是穿插于其中的一些描写和议论,比如"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沙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脱尽了外衣,露出了自己的肌肤筋骨。……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等等,描绘形象,感情强烈,极富表现力。
    第25段,"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中,"这""人"分别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指罗布泊由"仙湖"变成沙漠。  "人"指不顾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制造悲剧的人的无比愤怒的感情。
    文章的最后两段,似乎与题目扣得不甚紧密--它们有什么作用?
    由罗布泊延伸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提醒人们不能再制造悲剧了,警告人类:要重视环境问题,不要让青海湖、月牙泉……再变成第二个、第三个……罗布泊。
    本文单句成段的情况比较多,它们有什么作用?
    除了承上启下以外,大多还有强调的作用。它们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无限感慨、对制造悲剧的人的无比愤怒的感情。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9段),写罗布泊今天的荒凉和曾有的繁荣,从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第10-14段),写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指出"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以事实说明罗布泊的消失完全是人为的。
    第三部分(第15-25段),写胡杨林的悲惨遭遇,具体说明罗布泊的消失给环境带来的极大灾难,证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忍无可忍了。
    第四部分(最后两段),由罗布泊延伸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指出:类似罗布泊的悲剧并没有终止,提醒人们不能再制造悲剧了。
    【学习小结】〈放图片〉
    本文通过追溯罗布泊的历史与变迁,揭示罗布泊的消失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指出正是人类制造了环境悲剧,警醒人类要重视环境问题,不要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罗布泊。
    【回家作业】(第一课时后布置)〈放图片〉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预习思维训练题。
    【课外作业】(第二课时后布置)〈放图片〉
    1. 读一遍《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扫除文字障碍。
    2. 理解《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来源www.3edu.net

七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