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5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5_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来源于www.3edu.net
    教学建议:
    课本通过合成氨反应问题--要尽可能多得到氨气导出本课的主题,接下来先分析溶解平衡的特征,然后导入到可逆反应中来。通过CO与H2O反应建立平衡迁移到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中来,并从浓度变化、浓度变化影响到速率变化中来,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特征等。这种安排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笔者认为,按这种模式进行上课,课堂缺乏探究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建议对教材作些调整,注意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习得相关知识。
    设计依据:
    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的相应知识,明确可逆反应的特征(既在一个可逆反应中,在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总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学生已经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这就为实施探究教学提供教学基础。
    教学设计:
    第一步:先复习回顾。
    回顾有关可逆反应以及浓度对化学反应影响的相关知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步: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呈现一个可逆反应(以C0与H2O反应为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现往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CO、H2O气体,让该反应在一定条件(催化剂和高温)发生。引导同学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深入分析:
    1、反映起始时:(1)四种物质浓度情况如何;(2)正逆反应速率关系。(最大或最小)
    2、反应开始后:(1)四种物质浓度变化情况(是增大还是减小);
    (2)各物质浓度大小怎样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
    3、随浓度(速率)的变化,最终将出现一种怎样的情况?
    (注:问题2、3的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好,本节课就基本达标)
    4、实例验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7倒数三段内容。
    第三步:导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直接点明最后实现化学平衡。并引导学生试图给化学平衡状态下一个定义。在学生尝试定义的基础上,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第四步: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加以挖掘。
    在指出概念后,引导学生讨论:对某一可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后--
    1、反应是在继续还是停止?
    2、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是否发生变化?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如果条件改变,如往体系中加入某一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升高温度等是否会引起平衡的改变?(引导学生从条件改变引起速率改变这一角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动、定、变
    第五步:等效平衡
    引导学生阅读P38倒数第三段,简单点明:在一定条件下,只要条件相当,化学平衡的建立与过程无关。
    第六步:课堂巩固


来源于www.3edu.net

高二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