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_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顺昌二中卢凤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的理念,达到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才能体现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进程进行全面协调、合理安排,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特色。

一、教育资源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生成课题前,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悉,可操作的资源,例如,可利用我们城区的许多服装店,到商店查看不同的服装,对服装的纤维展开调查,研究不同的纤维的特点,它们分别适合制作什么服装?可对超市的食品价格进行调查,把食品分成若干类,了解决定食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食品容易产生吗,食品有季节性吗?可以研究吃饭中的科学,了解食物与人的关系,每人每日所需食物的比例,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粉尘,对门前马路、树下、草坪、汽车站、校门口、花园中进行调查。探讨防粉尘措施。可以利用我们周边的生活垃圾,比如到市场、河边、学校垃圾堆、垃圾处理站、收集和整理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收集有关塑料制品的历史和性能资料,探讨解决白色污染的途径。可调查我们平常用的日用品,比如:牙膏、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灵等,探讨产品的抗菌作用。还可以走访我们周边的工厂,了解其生产流程。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知道它们的生长习性,扩展视野,丰富课外知识等等,我们周边有着充足的教育资源,都是我们熟悉的,易操作的,切实可行的,我们要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

 

2、建设基地。为保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内容、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我们把洋口镇作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到各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明确基地的活动目标。

二、生成课题。

我们开展的是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内容决定了活动的内容。所以,每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生成课题。

 1、提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相对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相对于分科课程,它是各门课程的综合。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并能逐步提高课程实践的能力。课题内容的生成既应着眼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社会等领域让他们有所“发现”,同时要能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社区的课程资源。在我们县位于洋口镇有个长富牛奶厂,有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牛奶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加工成包装精美的直接可食用的牛奶的,牛奶的销量如何,公司有多少职工,产值、利润情况?……由于年龄小,有时他们的问题或许是幼稚的、可笑的,限于条件或许还难以成为课题,但我们都要善于捕捉、乐于引导,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只要课题有一点价值、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课题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就应该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

    2、确定主题。每次活动,不可能一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因为这在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是难以实现的,且教师的帮助无法落实。我们采用的只能说是“初级阶段”的办法———全班一个总课题。首先,由教师提供内容选择的角度,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主题的选择可依据以下几个角度(1).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如社会的生产、交换、消费等,政治机构的政治功能、经济机构的经济功能、家庭的功能、文化教育机构的功能等。(2).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全球化趋势以及战争与和平等。(3).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如耕地减少、用水困难、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迷信抬头、养老与就业等。(4).围绕主要的社会角色选择活动主题,包括公民、生产者、消费者、家庭成员、朋友、社团成员、自我等。 (5)围绕不断扩大的社区范围选择活动主题:家庭——邻里——社区——乡镇——县市——省市——国家——全球等。然后由学生自由列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供讨论:哪些问题有价值,值得付诸行动,从而筛除没有多大价值或暂无研究可能的课题。然后在众多课题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课题,并说明理由,接着全班投票,以多服少,选出一个内容作为共同的主题。这虽有悖于课程实施原则,但受制于校内外的资源、师资、安全等现实因素,我们的做法是现实的。

三联系实际,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特征是实践性”。我校确定的操作步骤是制定计划———学生活动———成果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积极利用校外资源,通过自主实践与亲身经历,在“调查”、“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期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  

  1、制定计划。首先由学生集体讨论课题,当课题产生之后,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由分组,自取组名,制定计划,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等都要作好设想,把可能遭遇的困难也列入其中,并充分考虑问题解决的途径,为活动的圆满开展作全盘考虑。

    2、学生活动。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课题的答案,在成年人看来是很简单的、现成的,但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给孩子们,这样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参与活动,经历过程,就不可能有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只有学生去参观了奶牛厂,才会知道牛奶的整个加工流程,才会知道牛奶是怎样产生的,才会了解牛奶的销量如何?注重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下,学习的时空得到延伸———由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课程资源得到拓展———家长、群众、社区;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接受到实践探究;教师的角色变了———由学生学习的旁观者、监督者到合作者、激励者、欣赏者。

    3、成果交流。这是学生体验成功、认识升华、总结得失的环节。通过成果交流,能有效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对食品的调查,有的同学画出了食品中所含的基本营养成分表,有的用表格说明食品品种的发展变化情况,也有学生说出了实践中的失败经历……但我们真正发现并重视的是,在交流中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感悟,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更强调“做”的环节。在做的过程中,由于人的客观差异性,各人的实践方式也就不全一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他想通过什么途径去研究,就让他去用什么方式研究,教师要尽量少干涉,不干涉。同时更不要一味地追求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能成功,固然人人皆喜;没成功,也不必沮丧,体验了失败,也是活动的收获,它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下次的成功积累了经验,更何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活动都没有“失败”。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践性课程、经验性课程,它强调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包括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体验,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会责任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分析、学会从众多结论中进行取舍,并归纳、升华成正确的结论和意见,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动手、动脑、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某种技能和科学精神的体验,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综合实践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综合实践课的开发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条件和素材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丰富我们的教育内容,为创办特色学校探索更广阔的途径而努力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校本实践,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百花齐放,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杂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