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2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2_在线教学教案查询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教师过渡]义和团运动爆发19世纪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又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作为一历史事件,有它的兴起、发展和结束。
    [板书]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教师讲述]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最早兴起与山东,是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以农民为主,其斗争方式是反洋教。
    [板书]1、兴起于山东的原因
    [教师分析]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他们实际上成为深入民间的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与中国地方封建势力相结合,共同欺压百姓,由此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人们的反洋教斗争。而山东又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1897年德国强占胶洲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人民,并最早在山东冠县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教师过渡]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爆发的,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板书]2、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教师引导]分析这个口号,大家要从口号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意义出发,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学生回答]积极性:具有爱国的性质;局限性:使群众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同时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教师分析]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危机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运动提出了这个口号。这个口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 第一位,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出中国广大劳动群众从切身利益的深重危难中对帝国主义者发出的不共戴天的仇恨,从而吸引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奋不顾身地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同时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口号没有麻痹清朝统治者,相反的却欺骗了广大群众,束缚了群众的行动和思想,便利了清朝统治者的利用和叛变。"灭洋"又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所以义和团运动的最终失败与他们的"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有关。
    [教师过渡]在"扶清灭洋"口号的号召下,第二年秋,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发展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威势大振。随后,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并有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为反帝斗争。
    [板书]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教师过渡]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列强要求清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
    [板书]1、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
    [教师讲解]清政府于1899年底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血腥镇压山东义和团。山东 义和团被迫转移到直隶。1900年春,山东、直隶的义和团挥旗北上,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板书]2、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教师过渡]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使清政府意识到非镇压手段所能达到目的的,于是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采取了"安抚"政策。
    [板书]3、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两段引文材料]
    材料1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材料2    清政府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解释:"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只太蹙,深恐各使促使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东两省同时举事,将两省教士教民使无遗类。所以不能不踌躇顾者以次。"
    [教师分析]从材料1、2可以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看到了义和团势力的强大,使他们意识到用剿灭手段无法达到目的,于是他们改用招抚,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和利用义和团,正是招抚二字麻痹了义和团民众,虽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但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被默许为合法民团后,纷纷涌进了北京、天津。
    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为镇压中国人民,八个国家的侵略者采取了共同的侵略行为,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900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板书]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教师过渡]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义和团和清军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击。
    [板书]2、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提问]这次战争中有几场重要战役,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廊坊、扬村一战:侵略军遭受重创,狼狈逃回天津租借地。
    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同守卫天津的清军进行英勇抗击,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陷落。侵略军成立督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北京一战:北京陷落,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
    [教师总结]义和团和部分爱国清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原始的武器抗击使用先进枪炮的八国联军,重创了敌人,显示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教师过渡]腐朽的清政府与落后的义和团最终没有阻止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他们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罪行罄竹难书。
    [板书]3、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教师过渡]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前,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这时她看到义和团再没有利用的价值了,于是在逃跑中,她下令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要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板书]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教师引导]关于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大家在分析时可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对比。
    [教师总结]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次分析"扶清灭洋"口号,"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性,这也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观原因。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农民解决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失败,但它的历史作用是否定不了的,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这一点就是侵略军自己都是承认的。
    [教师过渡]就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时,清政府不但不给予抵抗,却反过头来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最后与列强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板书]四、《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教师讲解]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概括"赔、划、拆、惩、改、修"
    [教师过渡]  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法分析]在学习这一问题上同学们可参照咱们前面所讲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教师分析]①巨额赔款,这是字鸦片战争以来最多的一次赔款。赔款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从此,清政府的重要税收,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清政府的税收机构实际上成了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从此,"使馆界"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③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京津的反帝斗争。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假如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是帝国主义要清政府更加唯命是从,使清政府成为他们的帮凶,进一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硬要提高外务部的地位,以便操纵中国的对外机构。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权益,又维持了清朝统治。慈禧太后则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学生网上学习             
    (为优化课堂,课前我制作了一个网页,供学生课上学习)
    [指导学生上网]写入网址:http://www.MZMS.net 进入网页的主页面。
    [主页面的构成]
    课题: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级子目录:本课专题内容、在线视频资料、在线图片资料、在线留言论坛、本课综合练习、民族中学首页、本站帮助信息
  &nbs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p; 二级子目录:
    一、 本课专题内容包含有:1义和团名称及人物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3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4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态度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6评价义和团7外国人眼中的义和团8义和团运动纪念馆9八国联军在今后机的暴行10《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二、 在线视频资料包含有: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4《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5其他
    三、 在线图片资料包含有:1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战斗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4其他
    四、 在线留言论坛包含有: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2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3义和团对清政府态度的变化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5评价义和团运动6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定表明了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五、本课综合练习包含有:
    1.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地区是( )
    A.广东沿海  B.山东、河南、直隶C.河南、河北  D.山东、江苏、浙江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统帅是( )
    A.戈登  B.西摩尔  C.克林德  D.瓦德西
    4.义和团的口号是( )
    A."均田免粮"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师夷长技以制夷"
    5.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 B.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C.清政府承认过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D.义和团运动席卷了全国
    6.天津义和团的着名首领是( )
    ①赵三多②曹福田③张德成④朱红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
    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 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困失败的原因是_____和_______联合剿杀。
    ②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③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8.《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9.对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通过广播演示网上学习流程)
    学生自主网上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一边浏览阅读学习,一边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并完成目标学习。在留言论坛上我把本节课需要进一步讨论学习的内容设计成6个问题(如上所述),放在流言板上,供学生讨论学习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例:简要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变化。
    思路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课本内容可知,清政府的策略总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可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策略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② 义和团运动初期,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对义和团采取了剿灭的政策。
    ③ 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清政府感到一时难于控制,同时又想以此来对抗外国侵略者,所以承认义和团合法,企图加以控制利用。
    ④ 随着八国联军的大举入侵并逼近北京后,清政府感到义和团再没有利用价值,于是,采取剿杀义和团策略,试图用镇压人民的反抗运动来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谅解。由此可见,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策略的变化始终是以维护其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课堂总结] 
    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逐步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时,必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而导致的,这是一个知识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就不难理解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历史背景。通过这个口号,我们还能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和反帝爱国的性质。因为义和团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在客观上还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由于清政府后来同八国联军相互勾结,使义和团处在内外夹击的不利形势下,所以,义和团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八国联军侵华时,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形成。学习本课内容时,如果我们简要地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作一小结,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勤奋学习,为了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布置作业]             
    结合课前参观天津义和团运动遗址,写一篇800字的学习体会,要求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识义和团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高一历史教案